咱們開啟這個系列倒數第三個分組“通輔與專輔”。
這個分組原本設定的名稱是“多面手”。后面幾經修改,人員不斷變動,發現分組內成員也并非都稱得上多面。他們都是黃金配角,提供多種功能性,有的堪稱瑞士軍刀,萬能插件,適配任何場景。有的局限性較大,不過在他所在定位上,有其獨特的輔助價值。
T5檔
阿爾瓦拉多
阿爾瓦拉多背后偷襲盜球的本領堪稱一絕,搶斷率頂級,由于判斷對手合球投籃的時機精準,靠正面切球這一手還能拿到不少封蓋。他防守頑強,對抗大體型球員也經常有反殺表現。
在老六出名后,我當時說,對他的擔憂還是進攻端缺少一技之長。這個身高的球員不可能只靠防守在聯盟里立足。老六是個控衛,但不是個能靠控衛技術吃飯的控衛,特別是在鵜鶘這種持球核心眾多的球隊,作為拼圖,先得有三分能力拉開空間。過去兩個賽季,老六先把三分產量拉上來,再把命中率提升來,上個賽季每36分鐘出手7.2次三分+37.7%的命中率,已達合格標準。但季后賽才見真章,老六今年對雷霆的系列賽三分14中1,依舊毫無回應表現。投射方面的歷練還要繼續。
老六有作為后場拼圖合格的運控技術,快攻推進夠用了,定點突破偷襲一下也是可以的,偶爾也能打那么一兩個擋拆。但跟他的退防盜球一樣,他的持球攻都得很偷很偷地來。他的身高太矮了,也沒有出眾的爆發力,拋投、持球投都很普通,突破后最好的選擇還是給跟進大個子做球,或者找一下弱側射手。
可以說,老六沒啥正經的得分手段,攻防兩端都像個“該溜子”。恰好,鵜鶘銜接段本身就不按套路出牌,侵略性防守、反擊、大膽的搶投與多個點的零敲碎打,給了每個“游擊隊員”即興發揮的舞臺。
老六喜歡的就是這個。
T4.5檔
布魯斯·布朗、波杰姆斯基
布魯斯·布朗離開掘金后,看起來不夠耀眼了。一個球員簽了一份大于他能力的合同,對他的期待總是會提高的。不過,這不是太大的問題。布朗是個多功能拼圖,優勢在于什么都會一點,劣勢是什么都不夠精。把他當球隊頭牌領防3D,你會發現他三分不夠準,領防水平也就那么回事。他能當掩護人順下處理球,能持球推進,做一些簡單的發起。但除非是一些特定場合,比如,單防弱點對位布朗,主攻手找布朗配合點名弱點,或者缺少替補控衛,需要布朗幫忙持球,否則布朗在做掩護和控球上的順位都得排在5號位和1號位的身后。
布朗在掘金好用,是因為掘金各類角色配套齊全。在各種選擇上,布朗都不是第一順位,卻可以作為第二順位頂上,這張萬能拼圖大幅緩解了深度不足,符合掘金的需要。可以說,布朗是個完美的備份和備胎。
但如果你連正選都不足,持有布朗的意義確實不大,何況還是溢價的版本。
波杰姆斯基進入T4.5檔是否超前了?
我承認,我有賭的成分。但不能否認的是,波杰確實很優秀。他是進攻犯規的操縱者,裁判為他的每次向后倒地響哨,他跟里夫斯一守一攻,優雅對稱,我想看他們的正面對撞。
波杰還統治著同身高段的籃板球,擁有同位置最頂級的攻防籃板率。不過,跟尼克斯的直接對話中,哈特證明了波杰在后衛身高摘板方面還是個弟弟。
波杰的防守水平到底如何呢?
有球迷認為,波杰搶隊友籃板,漏三分假積極,單防被人碾壓,簡直就是一坨。
不可否認,如果你每個籃板都去爭取,確實很難避免跟自家搶到一塊,波杰臉皮很厚,這方面并不謙讓。而弱側協防就必然有代價,比如追夢·格林生涯大部分賽季,在場時對手三分出手比重都是增加的——包括底角。科爾會安排波杰承擔一些超過他能力的領防任務,波杰完成不了,可能科爾的問題更大一些。
在定位合適的情況下,波杰是個出色的防守者。他的熱情拉滿,時機感出色,總能出現在正確的位置。波杰的絕對彈跳不俗,判斷籃板位置后的沖搶效果拔群。但波杰的彈速一般,爆發力平平,這在進攻端表現的更加明顯。能撤步,能后仰,但不能急停跳投。籃下擺脫防守依賴腳步,硬起白給。
波杰是個自視甚高的球員。這并非貶義,沒有自信的球員成不了氣候。但波杰也因此會做出超過能力的決策。他喜歡定點突破攻擊撲防,這沒問題,問題在于他會以姿勢滑稽又沒譜的大勾手終結,這很扯淡。他確實會閱讀防守,尋找并等待隊友,但也因此會在轉換中延誤戰機。他需要掌握更多穩定的得分手段,以此來支撐他的自信與閱讀。順發接球投三分、前傾拋投與更加穩定的撤步跳投,這都是波杰需要努力的方向。
勾手和近筐后仰,還是大可不必。
T4檔
斯馬特,卡魯索
斯馬特在灰熊只打了20場比賽。這20場,斯馬特交出了生涯最高的回合占有率,但這里面有相當一部分是失誤撐起來的。對,他也交出了生涯最高的失誤率。離開了大本營凱爾特人,斯馬特成了脫韁的野馬放飛自我,在一支沒有主心骨的灰熊,他怎么來都行了。
斯馬特的進攻問題在哪呢?
他一直都不夠準,雖然一直都很敢投,但作為拼圖準星上不來還是耽誤事。
他這個身高和爆發力,這兩年的籃下效率倒是超出了預期。從20-21賽季開始,斯馬特的近筐命中率能看了,也是從這一年,他的兩分球整體效率朝著及格線逼近并超越,真實命中率接近了及格的水平——也只是接近及格。
斯瑪特不能是個小角色,只蹲底角投定點他的威脅有限。參與戰術時,他缺少一種真正高效的終結手段,又不是絕對可靠的決策者,還缺少策應點的掩護價值與籃板球。這些特點決定了,斯馬特有其不易突破的進攻天花板。他或許像個,更聰明、更會傳球的多爾特。
當然,斯馬特的這些缺點只是相對這個分組更高段位的球員而言。相比于功能純粹的3D,斯馬特還是足夠多樣化了。凱爾特人從探索期走出再度崛起,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能忽略——拉高1號位防守短板,同時沒有讓球隊在1號位的組織能力上降級,這成了凱爾特人后來奪冠很重要的一條底層邏輯。
只是,凱爾特人想要更進一步,在有限的幾個短板里,斯馬特就占了兩樣。
升級之后,確實不一樣。
不得不說,一分價錢一分貨啊!
我還是把卡魯索從3D分組里拎到了這里。他在成名前會比現在更像個能拿球的后衛,而現在是個標準的低戲份拼圖。
卡魯索上個賽季三分進步不小,每36分鐘5.9次出手、40.8%的三分命中率驚艷。當然,這不重要,檢驗半射手的成長,還得去季后賽拉出來練練,讓我們期待雷霆明年的4月份。
跟斯馬特相比,卡魯索是個什么級別的進攻者?
或者說,把卡魯索放在斯馬特那個位置,他會怎么做?
斯馬特更敢投,努力開發了近筐能力,讓自己在持球的時候有更多的終結選擇。卡魯索這些年出手克制,不是空位三分不投,中距離不投,終結偷一下,能傳球的情況就選擇傳球。如果以側翼拼圖標準而論,卡魯索的助攻數字還行,失誤率雖然高,助失比還算能看。如果一支球隊進攻配置齊全,更冷靜的卡魯索的效果,未必不及做得更多的斯馬特。
真正到了更有針對性的場合,也許兩人的進攻麻煩是一致的。他們的投射與持球攻能力都不足以應對所有情況,對手一定程度的放空也必然要求他們拿出內容予以回應。相比于純粹的3D拼圖,他們有更多的處理方式。但更合適的定位,還是場上進攻第五人,這意味著雷霆需要在某些場合評估卡魯索與多特同時使用的效果。
卡魯索的防守沒啥可說的。超越體型的防守者,對位強硬而多元,沒有人能在對位多樣性、領防難度、斷冒造,以及斷冒造與犯規比值上面同時超過他兩樣。
好吧,比起卡魯索+多爾特在進攻端的難受,我更想看他跟多爾特一起伺候東契奇的樣子。
未完待續......